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家教总动员![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富裕后的家庭应该怎样教育子女

发表日期:2013-4-10 作者:上海家教总动员 电话:170-3114-3070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孩子们从家长那里得来的钱也越来越多,得到的物质享受越来越优厚。于是,拜金主义、拜物主义在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迅速膨胀,吃喝玩乐、害怕艰苦、消极怠学、胸无大志者不断滋生。人们在为致富欢笑之余,心头却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带着这一问题,新华社记者柳昌林和本刊记者雪苏书面采访了几位热心的家教人士。

  记者:现在很多家庭都富裕起来了,钱也多了,你认为应当如何引导这些家长及孩子进行消费?

  东方(重庆市1517信箱):面对这一新课题,许多家长学校普遍向家长进行了三方面教育:一是致富和教子的关系是什么。家长学校用古今中外名人教子的正面典型和浪荡公子败家毁誉的反面事例教育家长,使大家接受了“光致富不教子很快会变穷,既致富又教子代代都能富”的道理,从而认识了致富与教子这一物质和精神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二是手中的钱往哪里花。在一个人均年收入五千多元的乡村里,家长们一次就集资30多万元建立一所学校。他们说:“有了钱首先用来兴学育人,这才是把钢用到了刀刃上。”三是怎样教孩子挣钱、花钱。父母配合学校给孩子约法“三章”:不吃零食、不玩游戏机、不穿高档衣服,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俭朴的习惯,用节省下的钱资助贫困儿童学习。这些无疑是一些正确的引导。

  记者:有许多家长历经磨难与坎坷,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之后终于事业有成,日子过得也不错。于是,总希望孩子过得比自己好,孩子要啥给啥,只要能做到,家长都尽力满足,你对此有何看法?

  林华(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叶君夫妻俩,小时候受囊中羞涩之苦。他们的转机是在人到中年之后。双双下岗的遭遇,“逼”着他们不得不下海经商。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经营头脑,生意便做得红红火火。为了不让缺钱的“尴尬”在孩子身上重演,因而在他们有了钱之后,更是千方百计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他们对孩子的开销从不“吝啬”,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孩子想要什么就会给什么,孩子提出要求几乎不被拒绝。可是,由于他们只顾给予孩子物质上的过于满足,忽视和放松了孩子在思想行为上的教育和管理,以致形成了孩子成长中的“缺陷”。也正因为孩子尽情地享用着父母的富足,便在“无意”中铺垫了质变的“温床”,“催化”了孩子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恶习,渐渐地促使孩子的贪欲恶性膨胀,以致发展到结伙抢劫,走上犯罪的道路。当冰冷的手铐戴在孩子的手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押进警车的那一刻,叶君夫妻俩才深深地悔悟给孩子的还有比金钱满足更重要的东西时,却已经太晚了!

  叶君夫妻因其富足而耽误了后代的教训,的确太深刻了。想想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的做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有些家长看来,父母一切的一切,首先都是为了孩子,对孩子的关爱可谓是无微不至。甚至孩子成年以后,就业、成家、生子……就是父母自己做牛马,也会倾其所有让孩子过上“美好的日子”。父母的一生,总是在为子女忙忙碌碌地操劳着。怪不得,中国的父母大都会感叹活得很累,活得很辛苦。可是,对“小太阳”的“温暖”,却未必会给家庭带来光泽,原以为无私的“爱的奉献”能够有所回报,殊不知,往往得来的却是满目的伤感和无限的悔恨。而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幸落进的“温柔”陷阱,正是过分庇护孩子的家长亲手挖掘的。

  常言道:“大树底下长不出好苗苗。”一个年轻人在生活上处处依赖父母的照顾,孩子就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就会缺少“钢质”而难以自强自立;在经济上处处有父母相助,孩子就会好逸恶劳、耽于享受,一旦直面社会,就会缺乏闯劲,难以适应和应付复杂的生活环境;在事业上处处有父母帮助,就会无所用心,一旦遭遇挫折,就会迷失自我而难有建树……。因此,周恩来总理早就告诫人们:革命的后代绝不能学八旗子弟。这一告诫是颇有见地的。八旗子弟从小娇生惯养,不骑马要坐轿,整天提着鸟笼到处东游西逛,坐吃俸禄,不劳而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结果是一遭风雨便败溃,白白地丢失了天下。

  是呀,砖的本质不过是一捧散沙和一堆泥土,经过锻烧之后,却成为“特殊的材料”。而沙丘也同样是由沙和土组成的,却经不起风吹雨淋,就是因为它们仅仅是沙和土的简单的堆积,形不成力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又何不如此呢?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想起了一则寓言:有人问鹰:“你为什么要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反问:“如果我贴在地面上去教育孩子,他们长大了又哪会有机会去接近太阳呢?”同样,老麻雀在小麻雀长得差不多大的时候,为了唤起孩子离开巢穴的欲望,会一连数日不给它喂食,为的是“逼迫”小麻雀的自立。鹰的充满了哲理的回答和老麻雀的做法,对我们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上亦不无启迪。